《流浪地球》系列导演郭帆宣布第三部剧本完稿
郭帆还在评论区透露,剧本还会小改,目前,上集大改是第十二版,下集大改是第十四版。IT之家注意到,他此前发布了九三阅兵的“观后感”,表示“改改剧本又何妨。”
郭帆还在评论区透露,剧本还会小改,目前,上集大改是第十二版,下集大改是第十四版。IT之家注意到,他此前发布了九三阅兵的“观后感”,表示“改改剧本又何妨。”
2019年,由郭帆导演执导的《流浪地球》上映,最终票房高达46.87亿人民币,并斩获金鸡、华鼎等最佳故事片奖,郭帆也因此将百花导演奖收入囊中。
2024年6月,上海电影节,王红卫一句“票房2.77%比GDP5%还真”,直接把《流浪地球3》送上热搜,网友集体吐槽:再拖两年,这片真成纪录片了。
结果监制一句阴阳GDP,直接让舆论炸锅——观众不是没文化,观众是最懂得掏钱的逻辑。你踩到他们头上,哪怕是郭帆,也救不了。
露天放映曾经是中国人对于电影的集体记忆。当这种"怀旧"的观影方式,以文旅融合的新颖方式重新走进行寻常百姓的生活,当电影文化与地方特色碰撞,会如何点燃大众的观影热情?近日,中影创新与京东联合打造一场特殊的观影活动,以露天放映的形式在苏州阳澄湖景区步行街放映《飞驰
在第二部的故事里,地球还没开始流浪,而是末日危机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全球联合起来共同商讨应对策略。面对末世,总会有多样不同的声音。其中最为主要分为两派,流浪地球和数字生命。
当《玩具总动员》里的Woody眨着眼睛说出“你好,安迪”时,当《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喷涌出万丈光芒推动地球前行时,你是否曾好奇: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是如何“诞生” 的?答案藏在一个名为“渲染”的幕后魔法里。
你敢相信吗,今年九三阅兵,压力最大的不是美国,也不是日本,而是我们国内的编剧,尤其是《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不少网友喊话让他抓紧拍,不然最后就真变古装剧了。
最近一段时间,吴京可以说是争议不断,先是被质疑“假爱国”,随后其出品的电影《再见,坏蛋》又宣布撤档,但这些还不算什么。
今年9月3日的大阅兵,直接让《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破防了。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星空-2025”激光武器系统、军事航天部队方队和智能作战机器人,科技水平竟然远超《流浪地球2》里2044年的设定。电影里用近防炮打无人机的场景,现在看来简直“过时”了。
今年的九三阅兵,压力最大的不是美国,而是国内的编剧,换句话说,是《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本来是一部很好的科幻片,但郭帆自己都没想到,剧本里写的剧情,如今都快成现实了
王中磊与傅若清关于“2亿预算红线”的对话,本质上是中国电影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理性收缩”的集体焦虑与清醒判断。
一觉醒来,地球还没被小行星砸,但《流浪地球》已经提前“过时”了。
而就在大家还在回味阅兵盛况的时候,我国航天领域又放出一个重磅消息:中国将开展小行星撞击演示验证任务,打造我们自己的行星防御体系。
看完《流浪地球》监制王红卫在海浪电影节上的发言,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近电影圈出了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就在那个所谓的2025海浪电影节上,出了个大明白,这人谁呢,王红卫,腕儿可不小,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还是《流浪地球》的大监制,结果当着一堆人的面,他开始说胡话了。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代表着我国目前的科幻电影最高水平,太空天梯等宏大场面无一不震撼人心。
这是由中国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用带上空间站的电影摄影机在太空中实景拍摄的电影,用神舟十三号乘组三名航天员的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他们183天的真实生活、工作场景和太空视角的壮美宇宙和山河。
原因很简单,《流浪地球》作为一部科幻片,必须充满想象力,也要有适度虚构的细节展现,这才算能够具备科幻片的要素。
最近《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没少被喊话,大家纷纷催他抓紧时间拍完《流浪地球3》,不然到时候会变成古装片,等到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的报道一出,郭帆更是一觉醒来又要改。